黄芪,属于豆科草本,是植物与中药的统称。具有补气以及排毒等功效,对人体是非常好的。那么,究竟黄芪的作用及功效还有哪些呢?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知道的。如果不知道这个问题的,小编就一起告诉大家黄芪的作用以及功效:
一、黄芪的介绍
黄芪,又名绵芪。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厘米。主根肥厚,木质,常分枝,灰白色。茎直立,上部多分枝,有细棱,被白色柔毛。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厘米。黄芪,又名黄耆,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。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、黑龙江等地,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。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、膜荚黄芪的根,具有补气固表、利水退肿、托毒排脓、生肌等功效。
黄芪味甘,性微温,归肝、脾、肺、肾经。有益气固表、敛汗固脱、托疮生肌、利水消肿之功效。在中医五行理论中,春季对应的是肝脏,因此,调养肝气对于春季的养生至关重要。黄芪作为补气佳品,在春季生发的季节能够起到一定的补气作用。黄芪熬粥汤,具有益血补气之功效。
二、黄芪的作用及功效
1、黄芪的功效
黄芪的养生保健功效主要有益气、固本,敛汗、生肌、利水、消水肿等。
用于治疗气虚乏力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,血虚萎黄,内热消渴,慢性肾炎,蛋白尿,糖尿病等。炙黄芪益气补中,生用固表托疮。
1)表虚自汗
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。如表气不固,而汗出,用黄芪配白术、防风治之,久服必效。方如玉屏风散;也可配浮小麦、麻黄根等。
2)阴虚盗汗
可与生地、麦冬等滋阴药同用。
3)急性肾炎水肿
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,并常与防已、茯苓、白术等合而用,方如防己黄芪汤。
4)慢性肾炎水肿、脾肾虚
常与党参、白术、茯苓同用。
5)阳气虚弱
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,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。痈疽久不穿头,常与穿山甲、皂角刺、当归、川芎同用。
6)疮疡溃破
久不收口,有生肌收口之作用,常配银花、皂刺、地丁等。脓液清洗,与党参、肉桂等同用。
7)肺气虚证
咳喘日久,气短神疲,痰雍于肺无力咯出。常配伍紫菀、款冬等,温肺定喘,健肺气之品。脾生痰,肺储痰,所以健太阴以祛痰,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。
8)气虚衰弱
倦怠乏力,或中气下陷、脱肛、子宫脱垂。补气健脾,常与党参、白术等配伍;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,常与党参、升麻、柴胡、炙甘草等合用。
2 、黄芪的作用
1)增强免疫功能
2)对干扰素的作用
3)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
4)促进机体代谢
5)改善心功能
6)降压作用
7)保肝作用
8)调节血糖
9)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
10)激素样作用
黄芪的作用及功效有哪些呢?以上,就是小编告诉大家黄芪的作用以及功效。主要是治疗气虚乏力、糖尿病等等。功效还是有很多的,大家都可以试一试,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。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功能的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