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是夏天一个重要的节日,其中赛龙舟和包粽子,吃粽子都是重要的习俗,今天我们来讲讲粽子。粽子是一种由清香树叶(一般多指芦苇叶),包裹糯米和馅料煮制或蒸制而成的点心。南北方吃粽子的习俗也不一样,北方比较习惯吃甜粽,而南方比较习惯吃咸粽。
一、粽子的介绍
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种传统食品,它不仅有着节日特殊寓意,也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。而且由于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综合性食物,所以它的营养成分也颇为丰富。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糯米性味甘温,有健脾暖胃、补中益气的功效。糯米含有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、不饱和脂肪酸、纤维素等营养成分。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质较少,缺乏维生素A类,钙含量较高却不易被人体吸收。因此,粽子将糯米包上各种馅料其实也是避免营养不全面的做法。
一般常见的粽子馅有红枣、花生、豆沙、蛋黄、五花肉等,各种内馅儿的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。红枣馅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A、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P、钙、铁等,补充糯米缺乏的维生素,帮助糯米中的钙等物质的吸收利用。花生馅则含蛋白质,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多,能补充糯米中蛋白质等的缺乏。豆沙馅本身有清热凉血、利尿解毒功效。而咸粽子中添加的咸蛋黄其实不仅味道可口,还富含丰富蛋白质、磷脂、维生素和钙、钾、铁等。
即便是包粽子的粽叶也含有丰富的叶绿素、氨基酸、维生素A、C、多酚类物质和钾等多种营养。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包好的内馅一起经过高温蒸煮后,粽子便散发出一种自然清香,而粽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粽子中。总体来说,粽子天然又健康,的确是非常有讲究又独特的一味传统食品。
二、粽子的食疗价值
有补中益气、和胃止泻功效。对脾胃虚弱、食后不能健运、消化不良、乏力自汗、多小便等症宜用(糯米有缩小便作用,故消渴、小便频数、夜尿多等症可用),因脾胃虚寒而发生食后即吐逆、霍乱、泻痢等症,食用有和胃、平逆、止泻之功。糯稻根止虚汗,糙糯米或半捣糯米煮稀饭,适用于一切慢性虚弱病人。
1、补中益气:适宜肤色没有光华,失去红润、手脚冰冷的人群
2、和胃:中和胃酸,缓解胃痛。
3、止泄:适宜脾虚型腹泻患者,症状是:久泻不愈、面色萎黄、食欲减退、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。
4、健脾:适用于脾气虚弱,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,大便溏泄,食欲不振,肢倦乏力等症。
5、养阴补虚:补虚损,益精气,润肺补肾,用于肺肾阴虚。适宜与久病体虚或是虚劳的补益。
以上是粽子的介绍,粽子在中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,糯米和粽叶清香,口感香甜软糯,搭配不同的馅料产生不同的食用体验。但是粽子也有它的不足之处,糯米虽然好吃,却不容易消化,所以由糯米制作的粽子,虽然味道好,却是不宜过多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