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佳节,在这一天肯定是少不了庆祝活动。吃粽子、赛龙舟,还有各地不尽相同的庆祝方式。但是,粽子几乎是每个地方的人们都会吃的。每到端午节,微博热搜总少不了“甜咸之争”,其实粽子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,都是一个地方人们饮食习惯的体现而已。
粽子,端午餐桌上永远的主角,也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美味之一。藏在粽里的真谛,你领悟到了多少?-叶青米白,清清白白;有棱有角,刚正不阿。-或甜或咸,各有所爱,尊重别人的选择。-糯米多如平淡无奇之日,红枣少似大放异彩之时,若无糯米只吃枣,幸福也无从说起…这个端午,话粽子,忆儿时,念亲情;吃粽子,解乡愁,享团圆;包粽子,传情谊,守传统。
古代粽子又叫角黍、筒粽。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,内包有糯米而得名;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。
魏晋时期,周处所撰的《风土记》中记载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。”南朝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中,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,楚国人民哀悼他,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。
到了唐宋时代,粽子四季出现于市场。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,技艺相当高。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,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。到了宋代,就有“艾香粽子”,艾叶浸米裹成。陆游的“盘中共解青菰粽,哀甚将簪艾一枝”指的就是“艾香粽子”。
明弘治年间,就用芦叶裹粽子,粽馅更多了,有蜜糖、豆沙、猪肉、松仁、枣子、胡桃等等。到了清乾隆年间,林兰痴《邗江三首吟》中有“火腿粽子”一条,这种粽子流传至今。
如今,粽子与正月的元宵、中秋的月饼一起,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。吃粽子的风俗,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,且已流传到日本、朝鲜和越南等国。
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是这样的寓意:是为了纪念屈原。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,当时的楚国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,屈原是一个政治家,也是一个文化名人,他小小年纪的时候就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,博得了大众的赞美。然而,话说在公元340年的时候,楚国亡国了,屈原因为这个事,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,人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,就包了粽子投入到江中,后来就这样每一年的五月初五都吃粽子纪念屈原。包括端午节赛龙舟,也是源于屈原,话说是为了打捞屈原。
但是大家吃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,吃粽子一定要吃热的,营养专家告诉我们,最好不要吃凉的粽子,因为粽子里面的成分糯米、肉类等,夏天很容易变质,如果吃凉粽子,容易食物中毒,而且很难消化,所以一定要加热后再吃。另外,空腹不宜吃粽子,因为空腹吃粽子的话,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。也就有可能导致胃不好的人胃痛。
原来吃粽子含义这么多,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,最简单的就是因为粽子好吃,所以这个饮食传统才能可以流传至今啊!粽子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,从战国到现如今的中国,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,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纪念着屈原,这是中国祭祖精神的传承,也是“民以食为天”最好的展现。